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登录
首 页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餐饮服务行业
注意!家庭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场所 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发布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01 【收藏】 【打印】

2015年第一季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收到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176起,患病2065人,其中死亡11人。这些事件中97起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患病1533人,其中死亡1人;79起为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患病532人,其中死亡10人。

  果蔬类食品引发事件多

  2015年第一季度,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的事件数、患病人数分别占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总数的55.1%、74.2%,死亡1人。

  其中,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主要暴发场所是单位食堂,其监测起数、患病人数分别占44.3%和39.3%,死亡1人由游船上(小吃店)制备的水产品海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

  对食源性疾病暴发原因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除毒蘑菇外的有毒动植物及毒素的监测起数最多,占38.1%,其中由菜豆引起的事件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有毒动植物及毒素事件总数的83.8%、90.8%,水产品海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1人死亡。

  根据报告,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中,果蔬类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患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7.1%和36.7%;肉类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患病人数分别占15.5%和11.5%。

  在已明确的引发因素中,由加工不当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40.2%和40.8%;由两种及以上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11.3%和14.2%。

  值得关注的是,由学校食堂引起的暴发事件报告起数为12起,患病403人,无死亡。主要原因是多种食品的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加工人员感染诺如病毒后交叉污染以及菜豆烹饪不当导致。

  家庭是主要暴发场所

  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的事件数、患病人数分别占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总数的44.9%、25.8%,死亡10人。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场所分类情况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主要暴发场所是家庭,其监测起数、患病人数分别占其86.1%和57.3%,死亡10人,由家庭自制豆制品不当、误食误用亚硝酸盐、面米制品加工不当以及不明原因等导致。

  在这些事件中,化学性的监测起数占22.8%,死亡2人由家庭误食误用亚硝酸盐导致;除毒蘑菇外的有毒动植物及毒素性的患病人数最多,占20.5%,其中以菜豆烹饪不当和食用桐油果为主。果蔬类食品的暴发事件监测起数、患病人数最多,分别占16.5%和15.6%;肉类食品的暴发事件监测起数占16.5%,其中家庭的熟肉制品引起2人死亡,原因不明。

  暴发事件原因分析

  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果蔬类食品和肉类食品是主要的暴发食品。果蔬类食品中主要为有毒植物菜豆(88.9%),原因是烹饪不当,主要发生在单位食堂(81.2%)。肉类食品主要为酱卤肉(80%),原因为生熟不分、存储不当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33.3%)和超量、违规使用亚硝酸盐(25%)引起,主要发生场所为街头摊点和宾馆饭店。

  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主要发生在家庭(86.1%),主要原因为对菜豆、草乌等有毒植物加工不当、误食桐子和烹饪面米食品、蔬菜时误用亚硝酸盐;5起死亡事件共死亡10人,其中,自制臭豆腐中肉毒毒素中毒1人,误食亚硝酸钾2人,不明原因7人(自制发酵玉米面制品中4人、卤猪脚2人、炒菜1人)。

  建议

  (一)重点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均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应重点加强各个环节的食品监管;加强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对应季蔬菜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二)加大对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针对家庭的暴发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现象,将多形式、多主题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常态化,特别是对严重危害健康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肉毒毒素和河鲀毒素的预防,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食堂加工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和各地卫生部门应联合对学校营养餐、幼儿园配餐及其食堂用餐严格监管,将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变成常态化的课外活动。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

上一篇: 老年人健康饮食消费提示
下一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
主办:365官方网站  地址:宜春市宜阳大厦行政中心西座七楼  邮编:336000
制作维护:365官方网站秘书科  联系电话:0795-3551360
    赣ICP备05003135号